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言必有中:為何買東西 沒有買南北?

上星期的普通話網課,給學生講「輕聲」,當讀到「買東西」這個詞語時,有個學生突然問我:為什麼買貨物偏偏要稱「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而且為什麼就算罵人也說他「不是東西」,卻不稱「不是南北」呢?

據說「買東西」這一說法的起源有三個:

起源一:長安及洛陽是東漢時期中國最繁華的兩個都市。洛陽又被稱為東京,長安則被叫做西京,因此漢朝人會分別以「買東」、「買西」來形容自己去長安和洛陽買貨物。從此,買東西便指的是買貨品了。

起源二:宋代文人朱熹在出行途中撞到一位通曉五行的友人,見他提着個籃子,便問「你這是幹什麼去呀?」友人回應:「去買東西。」由於朱熹是頭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並不理解其意思。友人便向他解釋:「你對照一下五行和五方就知道了」。原來,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方即東西南北中。而五行中的東為木,西屬金,南乃火,北即水,友人說「買東西」,是指買木金之類的物品,而不是買水火那樣不能直接裝在籃子裏的東西。由那天起,「東西」就成為物品的代稱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北宋著名大學問家王安石在出行途中碰到他精通五行的朋友,從那位朋友那兒第一次聽到了「買東西」一詞。經過就跟上述起源二的類似,這便是起源三。

因為在漢代就已出現了「買東西」,故此起源一的說法更為可信。

同理,由於南為火,北即水,水和火在文言文裏是指大小二便。所以,罵人「不是東西」,就等於說他是大小便,又髒又臭。

林愛妮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傳意學部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文章轉載自2022年4月27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