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開學日,收到了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給開辦專上課程院校的信件,主題是「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學生人數與策略發展」,開宗明義說,在新學年伊始之際,講述官方對學生人數走勢的觀察。
概括的說,信件內容指出適齡學生人口下跌,且高中畢業生有多種升學途徑,自資界別在短中期面對學生不足的挑戰會持續甚至加劇。不過,在政府繼續支持自資與公營院校平行發展的政策下,加上發展應用科學大學及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等新政策,自資院校仍有充足發展機會,在吸納非本地學生上有更大角色。面對危與機,信件向自資院校提出策略發展方向的多項建議。
筆者認為這是十分及時和到位的「金石良言」。對一般人來說,講競爭就只有金錢誘因一招。在文憑試放榜前,報章的標題盡是「中大新生入學奬學金『加碼』87%搶尖子,狀元讀醫可獲66萬」、「港大4,500萬奬學金搶尖子、7科5**狀元可獲百萬元」、「理大設多個入學奬學金、考得6科5**可獲50萬」⋯⋯
不過,大學聯招放榜,中大醫學院收生再勝港大,本報社論指出,「究其原因是中大學研質素佳,在產學研方面更做出不俗成果,讓醫科生在畢業後出路多元化,自然獲得家長及學生認同。」例如,QS全球醫學院排名躍升至第28位,全港第一、亞洲第二;在課程上推出「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除了醫學專業外,還有領袖工作坊,在科研、人道救援、社會服務和公共衛生行政等領域進行培訓,有專業領域的導師,根據學生的科研興趣作出指導等,學生從中可了解自己畢業後是適合做醫生還是做科研等其他工作。
港專也有類似的經驗。應用教育文憑課程去年創新,由開辦院校各自向教育局建議學費,揭盅後港專竟是全港最高,但這兩年收生卻最多,打破了很多人的迷思。所以說,競爭力不在價格,而在質素。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