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开学日,收到了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给开办专上课程院校的信件,主题是“自资专上教育界别的学生人数与策略发展”,开宗明义说,在新学年伊始之际,讲述官方对学生人数走势的观察。
概括的说,信件内容指出适龄学生人口下跌,且高中毕业生有多种升学途径,自资界别在短中期面对学生不足的挑战会持续甚至加剧。不过,在政府继续支持自资与公营院校平行发展的政策下,加上发展应用科学大学及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等新政策,自资院校仍有充足发展机会,在吸纳非本地学生上有更大角色。面对危与机,信件向自资院校提出策略发展方向的多项建议。
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及时和到位的“金石良言”。对一般人来说,讲竞争就只有金钱诱因一招。在文凭试放榜前,报章的标题尽是“中大新生入学奖学金‘加码’87%抢尖子,状元读医可获66万”、“港大4,500万奖学金抢尖子、7科5**状元可获百万元”、“理大设多个入学奖学金、考得6科5**可获50万”⋯⋯
不过,大学联招放榜,中大医学院收生再胜港大,本报社论指出,“究其原因是中大学研质素佳,在产学研方面更做出不俗成果,让医科生在毕业后出路多元化,自然获得家长及学生认同。”例如,QS全球医学院排名跃升至第28位,全港第一、亚洲第二;在课程上推出“环球医学领袖培训专修组别”,除了医学专业外,还有领袖工作坊,在科研、人道救援、社会服务和公共卫生行政等领域进行培训,有专业领域的导师,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作出指导等,学生从中可了解自己毕业后是适合做医生还是做科研等其他工作。
港专也有类似的经验。应用教育文凭课程去年创新,由开办院校各自向教育局建议学费,揭盅后港专竟是全港最高,但这两年收生却最多,打破了很多人的迷思。所以说,竞争力不在价格,而在质素。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