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香港需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筆者上周提及「專精特新」企業,引起朋友詢問。按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定義,「專精特新」是指具有這些特徵的中小企業:「專」—專業化與專項技術,企業專注於並深耕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精」—企業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和精細化服務;「特」—產品和服務的獨特性與特色化,產品或服務具有行業或區域的獨特性、獨有性、獨家生產的特點;「新」—自主創新與模式創新。 
 
「小巨人」則是專精特新企業中的佼佼者,甚至不少是各個細分領域的「冠軍」。至2023年中,以「專」來說,小巨人企業的核心業務收入佔總收入平均達98%,九成為至少一家國內外大企業直接配套。「精」,小巨人企業負責草擬並獲批的行業標準累計達13000多項,67%的企業產品獲得發達國家地區權威機構認證;「特」,約半數企業的主導產品佔國內相關細分市場的10-30%,2.6%「小巨人」的市佔率甚至高達九成以上;「新」,企業研發人員佔比近29%,平均每家擁有發明專利15.7項。 
 
專精特新企業,特別是「小巨人」企業發揮了「補短板」、「鍛長板」和「補空白」的作用,是突破關鍵技術環節、保證產業鏈穩定、增強行業競爭力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工信部推動中小企向專精特新轉型始於2011年,大約差不多時間,國家開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雙創」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兩個引擎之一,應對傳統製造業和出口業的瓶頸和全球互聯網創新浪潮。 
 
同內地一樣,香港的中小企數目佔全部企業的絕大多數,高達98%。增強香港經濟發展動能,除引進外地重點企業外,還需要培育中小企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作配套。創科工業局3月的「新型工業化」政策,相對於過往缺乏方向的情況大有進步,惟眾多支持措施仍有參考內地政策以作改善的空間。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