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香港需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笔者上周提及“专精特新”企业,引起朋友询问。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定义,“专精特新”是指具有这些特征的中小企业:“专”—专业化与专项技术,企业专注于并深耕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精”—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特”—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与特色化,产品或服务具有行业或区域的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新”—自主创新与模式创新。 
 
“小巨人”则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甚至不少是各个细分领域的“冠军”。至2023年中,以“专”来说,小巨人企业的核心业务收入占总收入平均达98%,九成为至少一家国内外大企业直接配套。“精”,小巨人企业负责草拟并获批的行业标准累计达13000多项,67%的企业产品获得发达国家地区权威机构认证;“特”,约半数企业的主导产品占国内相关细分市场的10-30%,2.6%“小巨人”的市占率甚至高达九成以上;“新”,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近29%,平均每家拥有发明专利15.7项。 
 
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小巨人”企业发挥了“补短板”、“锻长板”和“补空白”的作用,是突破关键技术环节、保证产业链稳定、增强行业竞争力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信部推动中小企向专精特新转型始于2011年,大约差不多时间,国家开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双创”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两个引擎之一,应对传统制造业和出口业的瓶颈和全球互联网创新浪潮。 
 
同内地一样,香港的中小企数目占全部企业的绝大多数,高达98%。增强香港经济发展动能,除引进外地重点企业外,还需要培育中小企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作配套。创科工业局3月的“新型工业化”政策,相对于过往缺乏方向的情况大有进步,惟众多支持措施仍有参考内地政策以作改善的空间。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