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禮由心生 而後成儀

聖誕節緊接元旦新年,是人們出行的熱門季節;即便留下度假,也會在本地吃喝玩樂,消費一番,餐飲、交通、零售等行業的服務質素遂成焦點。筆者對於光顧本地老字號知名食肆,例如某某魚蛋粉、某某冰室之類,常有避之則吉的想法,皆因店員以為客人趕之不絕,普遍臉色難看,再好的食物也食之乏味。 
 
特區政府著意推動旅遊業復甦,催谷夜經濟,頻頻舉辦盛事。最近,傳媒、議員等倡議「禮貌運動」,鼓勵從業人員多一個微笑、多一聲「多謝」,以和氣生財。曾有業界人士質疑說,此舉反給外人認為香港人不禮貌,但特首表態支持推廣禮貌服務,一錘定音。 
 
筆者的同事款待學系系主任認為,重視服務質素是旅遊款待業的應有之義,以優質服務及禮貌之都吸引旅客訪港,遠比任何推廣宣傳優惠有效;由增強從業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及敬業樂業精神,以及市民大眾有良好禮節、禮貌和修養,從而改善行業的服務態度。 
 
「禮」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一直維繫著社會和諧團結。有學者認為,香港教育體系對學生的文明教育重視不足,而過去近30年,媒體和議會盛行「罵人文化」,青少年缺乏正面影響,漸成社會風氣,只有改變這種精神面貌,才能提高服務質素,改善服務態度。 
 
禮由心生,而後有儀;心生嫌隙,而後有痕。過去一段時期,有人推動本土主義、脫中仇中的港獨思潮,社會積聚負能量,自難對外來遊客,尤其是內地遊客笑臉相迎,即使是本地人相處,也常生磨擦衝突。 
 
新加坡旅遊促進局在1978年發起禮貌運動,不久,李光耀將其擴展為全國性的禮貌運動,目的是創造優美的社會環境,鼓勵國人互相幫助及為他人著想,可見推動以禮待人是高層次的事情。禮由心生,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香港亂後及疫後重生,需要由心出發,推廣禮貌運動此其時矣。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