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言必有中:粵語疊詞多變 能講未必能寫

疊詞可謂人類語言的一大特色,不同語言系統均發展出自身的疊詞現象,各具特定表意功能。相較他國,漢語疊詞呈現的形態更多,如「AA」(想想)、「A一A」(查一查)、「A啊A」(打啊打)、「A着A着」(走着走着)、「A了一A」(瞄了一瞄)、「AAB」(拍拍手)、「ABB」(亮晶晶)、「AABB」(健健康康)、「ABAB」(研究研究)等,非常多樣。粵語系統具靈活變化的特性,粵語自身亦發展出大量疊詞,既增加了講者表達時的節奏感,也令聽者聽得更生動傳神。

出生於晚清的詹憲慈(生卒年不詳),在1924年寫成了《廣州語本字》(《廣》),此書共錄1,405個廣州話口語詞條,當中包含部分粵語疊字形容詞。縱然此書有小量內容受到後世質疑,但其作為考證粵語權威著作的地位至今未有動搖。翻一翻書,可以見到很多我們熟悉的口語字詞,不少迄今仍常見用,只是我們「口所能道,而筆不能寫也」(詹氏在自序中如是說,這也是他編著此書的背後原因)。此書以廣州話口語音為根據,對我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而言,其實甚有意趣。以下分以兩文,介紹十個有趣的粵語疊字形容詞。

1. 「散捜捜」
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了,就是「散修修」!《廣》:「形容物散處而眾多也。」按「捜」是「搜」的異體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其為「眾意也」,即「很多」的意思,「散捜捜」指「物件多而散亂」,正是今日我們常說的「散修修」。

2. 「厯厯亂」
是什麼來的?《廣》:「形容亂之詞也,俗讀厯厯,若立立。」「厯」一般被視為「歷」字的異體,然《說文》解其為「過也」,即「經過」,其後所出現的意思也未見「亂」意,故相信其屬方言音,只在粵語形容混亂時出現的配字,按詹氏所載,此詞與今日我們說的「立立亂」應該同一回事。

3. 「密卙卙」
有看錯是「密密斟」嗎?不對呀!《廣》:「卙卙者,盛多也。俗讀卙,若質。」《說文·十部》:「卙卙,盛也。……汝南名蠶盛曰卙。子入切。」可知「卙卙」二字在東漢已作這詞運用,解作「盛多」。清段玉裁(1735-1815)注《說文》曰:「此汝南方言也。今江蘇俗語多云密卙。卙音如蟄。」說明此字本為河南、安徽方言中形容名蠶和集盛貌,清代江蘇等地俗語有「密卙」一詞,詹憲慈則說「廣州形容人物盛多而相逼近」,讀音若「質」。至今我們粵語仍常以「密卙卙」形容人、物密集繁多,然而我們在通訊軟件打的多是「密質質」吧?

4. 「空寥寥」
這個猜到吧?對了,就是「空撩撩」。《廣》:「寥寥者,空也。俗讀寥,若醋餾魚之餾。」「寥」字在《說文》未收錄,依徐鉉(916-991)及段玉裁注本所言,「寥」是「廫」的篆形及別字,後以「寥」字通行,解空渺、空虛、空曠,如西漢神仙人物傳記《列仙傳·安期先生》載琊阜千歲老人的故事,作者就用「寥寥安期,虛質高清」來形容空空渺渺的安期老人。唐《藝文類聚·人部·孝》載〈晉孫綽表哀詩〉有「寥寥空堂,寂寂響戶」之句,「寥寥」同樣有空虛、冷清之義涵,且已見疊字之用。《廣》標其國際音標為「liu1」,陰平聲,與今日「撩起」的「撩」字讀音同,「空寥寥」讀如「空撩撩」,準沒錯。

5. 「薄移移」
快讀幾次,你就知這是什麼詞了!《廣》:「移移者,薄也。俗讀移移,若依依。」「移」在《說文》解為「禾相倚」,即禾穀類農作物擺動,後有挪動、轉變之義。詹氏謂《廣雅》載「移,薄也」,惟翻查《廣雅》,未有所見。而古籍亦未見「移」字作「薄」解之載,這或屬方言音。詹氏謂「重言移,形容其極薄也」,道出疊字能加強表達程度的漢語特點。《廣》標其國際音標為「ji1」,如詹氏所言,讀若「依依」,平聲,與今日我們說「薄it it」之入聲,見有不同。還有五個,下回分解。

郭錦鴻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文章轉載自2022年5月11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