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言必有中:券字從刀有理據 不可捲起作蛋卷

政府即將推出「電子消費券」,並將於2021年7月接受登記。對此,各方有不少討論。有消費券補貼一下當然好啦,能藉此推廣「電子消費」也算順應潮流。除此之外,從中文角度觀之,這活動其實也有「正字」的效果。

大家有否發現,近年不少網絡討論區、社交媒體,有很多人會把「現金券」寫成「現金卷」,把「醫療券」寫成「醫療卷」?「電子消費券」獲得公眾討論引用,「券」字出現頻率多了,自然有正字教化作用。那麼,「券」「卷」二字有何分別呢?

在大徐本《說文解字》中,許慎對「券」字是這樣解釋的:「券,契也,從刀,……。券別之書,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意思是說,古人為保證雙方同意的承諾,把內容書寫在木牘上,再用刀剖開,各取其一,以作為大家承諾的證明。從物質角度而言,有點像戀人在精品店於心形木牌上刻寫名字,再一分為二,製成鎖匙扣,作為戀愛信物,承情載意,浪漫非常(我未試過)。

從功能角度而言,此則與今日我們的戲票十分相似,入場時我們把戲票給職員撕去一部分,自己保留另一部分,作為付費買單的證明。戰國《荀子·君道》載:「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為信也。」結合符節出入通關的意思,並引申至取得信用的概念。古人用「契券」,多為買賣、借賃等場合,其實今日的合同、獎券、協議契據、證券、禮券,正正承載了此字之古代意思與用法。

有些人會把這個「券」字,寫成「劵」字。「券」字下面從刀,有理有據,「劵」字下面從力,其實有心無力,因為它跟「疲倦」之「倦」同義。

那麼,「卷」字又是什麼來的呢?大徐本《說文解字》: 「卷,部曲也。」段注本《說文解字》: 「厀(膝)曲也。」段玉裁注之曰:「卷之本義也,引伸為凡曲之偁。」「厀」的意思是膝蓋對後的位置,介乎大腿和小腿之間,「部曲」、「厀曲」即有屈厀的意思,甲骨文畫出人曲膝而跪的模樣。因此段玉裁說「引伸為凡曲之偁」,但凡把物件彎轉成曲體,即屬此解。古代文字書寫於竹簡或絹帛上,收藏時皆會捲起,故這個本指身體部位的文字,很快便成為後世書籍的通稱,今日我們說「讀書破萬卷」、「開卷有益」,即為例子。

要記得,不要再把「券」、「劵」、「卷」混淆啦,除非你把「現金券」捲成一盒盒「蛋卷」,送來給我,那盒子一開,我見到的便是正宗的「現金卷」了。

郭錦鴻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助理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文章轉載自2021年6月16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