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議題在香港大熱,固體廢物收費雖已擱置,但話題仍不絕。其實,特區政府的相關政策大綱是在2005年推出的,就在同一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主席提出了「兩山」觀點,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至今內地各處創造了不少生態保育的世界奇蹟。
「兩山」論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是中國經濟發展理念進化的縮影。改革開放初期,余村以「賣石頭」致富,開發石灰岩礦,建立水泥廠,錢賺了,但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山頭光禿禿,漫天灰塵,用開口杯裝水,轉眼就鋪上了灰不能喝,村民不敢穿白色衣服,果樹也結不了果。2003年,要建設綠色浙江,安吉要「生態立縣」,余村就關閉礦山和水泥廠,村民一時失去生計,十分徬徨。
2005年習書記到余村調研,提出「兩山」觀點,余村開始學習搞旅遊,修復水庫,建立生態旅遊區、美麗宜居區和田園觀光區,逐漸走向「賣風景」,更在2021年被聯合國評為「最佳旅遊鄉村」,近年進一步「賣文化」:開酒坊、茶館、咖啡店,還有研學點、書吧、電影院…等,村民生活富足又愜意。
在沙漠地區利用太陽能發電,內地亮點處處。在敦煌被譽為「沙漠向日葵」的光熱發電站,利用熔鹽儲熱,有日照時直接化熱為蒸汽來發電,同時儲熱,沒有陽光時就用熔鹽罐中釋放出來的熱量繼續發電,做到24小時不間斷。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光伏發電」,更是清潔能源、治理沙漠與脫貧致富一舉三得。在「死亡之海」建築太陽能板,在板下借助擋陰種植植物,再放養牛羊家禽,結果發電板除了發電外,還減少了地面水分蒸發,加上動物的糞便,使植物生長,反過來固定了沙土,減少沙塵遮蓋光伏板,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中國在經濟發展與保育中摸出了多種成功模式,真正體現中華民族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