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有真實競爭的新區選

改制後的新區議會選舉順利完成,雖然氣氛慢熱,但國際矚目程度不減。周日剛好是合作的英國大學在港舉行畢業典禮,想不到外國友人碰面時竟詢問當日香港是否有選舉。而西方媒體報導,則大多以「投票率低」做文章。 
 
戴上頭盔的西方媒體,聰明的以「九七回歸後最低」來說事,實在是不想與港英治下作比較。回歸前共有5次區議會選舉,最高投票率是1982年的第一次,投票人數是全部登記選民人數的38.1%,最低比率是1991年的23%,然後順序是1988年的26.3%和1994年的28.3%。如果按官方計算法,扣除自動當選的選區登記選民人數,則投票率最低是1988年30.3%。這5次選舉,投票人數最高的1994年,也只有69萬3千多人。 
 
這次選舉氣氛較往屆慢熱,與區議會功能定位還原本色的關係最大。候選人政綱圍繞地區福祉,不再見極端的政治對抗和情緒煽動,缺少泛政治化的選舉議題和簡單政治口號,沒有獵巫式的陷害,更消除了扒糞抹黑、互挖瘡疤的攻擊,選舉工程議題不易引起關注。 
 
直選選區擴大,候選人難以在短時間內在所有小選區都有足夠認知度,投票結果也顯示,有些候選人各票站的得票率參差很大;「大黨」背景候選人由於政黨的認知度高,在今次選舉中會有優勢,但這種「品牌」優勢未必能長期延續。事實上,大黨候選人也有落敗於全港品牌較低的政團候選人,主要是在選區內扎根不深,遇上了「地膽」對手,品牌效應終究敵不過長期功夫。 
 
今屆「老帶新」的現象也不少,資深區議員「過票」區選新人,可謂出盡八寶。最有趣的可能是「靈童轉世」式的過票,資深議員在宣傳資料羅列自己過去各項「成功爭取」的赫赫戰績,然後就說本人推薦某人,請選民投此君一票。選民是否接受這位「轉世靈童」,可能因人而異。所以說,今屆區議會選舉,競爭是十分真實的。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