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給別人和自己一個機會 

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投票在周日舉行。筆者接觸區議會這個事物在40年前。1981年,港英政府發表《香港地方行政白皮書》,在百年統治歷史上破天荒提出要鼓勵市民更積極參與地區事務,1982年在港九新界18個行政區首設區議會。其實這是英國在撤離前,要在香港建立「使其權力穩固地立根於香港,有充分權威代表港人意見,同時更能較直接向市民負責」、即「還政於民」的一部分,所以緊接着在1985年起也開放立法局進行選舉。 
 
筆者當時還是大學生,老師交代功課,研究區議會是否能賦予市民更大權力,為此我訪問了時任沙田政務專員的曾蔭權。我功課的結論是沒大作用,這就違反了老師心目中的「正確」答案,雖然沒說我不對,但分數就只有勉強及格。 
 
之後政治制度的變遷說明,英國人一直並非真心把香港的主權和全面管治權交回中國,所以逼著中國要在1996年另立爐灶,立法局無法直通97年後;然後到2019年,境內外反對勢力越發猖狂,區議會再次成為奪權的先鋒,導致中央出手,重塑香港整個治理制度。 
 
今年5月,特區政府公布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改革區議會,議員由委任、地方委員會界別和地方選區選舉三類方法產生,並擴大選區範圍及改變投票方法。由方案公布到選舉中間只有半年,對候選人來說,準備時間比以前短,但要進行拉票活動的範圍卻比以前大,難度實在很高。對市民來說,心理準備亦十分不足。 
 
雖然這樣,這次競爭卻是相當激烈的。以沙田區為例,14人爭8個直選議席。很多人都說不了解候選人,對選舉制度也很不清楚。凡新事物都有一個適應過程,這次候選人普遍年輕、新面孔、從政經歷淺。如果回望40年的歷程,我們現在應該給候選人、新制度一個機會,也應該給自己手上一票機會,用行動表示對撥亂反正的支持。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