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增非本地生兼顧量與質 

今年特首施政報告,教育政策以「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為重點,其中以非本地生限額增至40%最為吸睛。教育局局長在向院校介紹施政報告內容時,提及要做大香港高等教育的體量規模,這個新提法,可說一下扭轉了政府過去多年收縮整頓高等教育的方向。 
 
局長以「教育樞紐、人才搖籃」來概括施政報告的教育政策,指出香港教育相對鄰近地區有眾多優勢,包括「一國兩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而高等教育學術自主,高度國際化,且香港實行「兩文三語」,基礎教育紮實,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獲世界各地廣泛承認等。 
 
她說,香港教育發展要聯繫國家、聯繫世界、聯繫未來來進行思考,拓展大格局、用好大戰略、達致大願景,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高等教育大有可為。」 
 
按局方說法,批准公立大學非本地生限額上調至40%,只是做大香港專上教育規模和格局的第一步,而且即使這個新上限也並非一年達至,其他方面還要解決確保優質、不同背景學生共融及關顧非本地生的香港學習經歷,奬學金、宿位配套到位等。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資院校的校舍和設施水平,為下一步將增收非地生名額政策擴展至自資院校舖路。 
 
教育局這種大局思維十分值得支持和欣賞。毫無疑問,教育有其獨特和專業的角度,但如果不能跳出香港局限、站高望遠,就難免受瑣事困惑,甚至變得迷失。因此,專上教育中,公營與自資院校的佈局也可以有同樣的格局、戰略和願景的思考。 
 
其實,吸納非本地生以百分比一刀切的方法,也可以進一步從質的維度優化,按香港八大中心以及長遠人力資源規劃為導向,細化名額分配至學科,以免畢業生與經濟需要錯配。以內地生為例,現時選科集中商業經濟金融類,這樣的人才未必完全符合香港八大中心發展所需。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