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以「信眾」命運進行博弈 

沒有懸念,全方位遏制中國崛起的博弈,蔓延到針對香港的司法體系。美國國會3名共和黨和2名民主黨議員在上周四提出「香港制裁法案」(The Hong Kong Sanctions Act),49人制裁名單中包括律政司司長、高等法院國安法官、區域法院國安法官以及政府檢控官等。 
 
美國分析指出,這是美國兩黨首次共同針對香港法官或司法人員進行制裁,而且範圍廣泛。雖然未有確實通過的時間表,但以法案的性質、加上美國國會審議法案常規來看,進度可以毫無預兆的快。 
 
名單上的人員,與即將開審的國安案件相關,明顯地意圖影響審判結果,並影響日後的國安案件的檢控和審判等司法程序。推動法案的共和黨議員Young Kim表示,此舉是採取「強力而決斷行動,支持『熱愛自由』的香港人,並且可以令『侵犯人權』的官員負上責任。」 
 
在美港人反港組織承認,法案對檢控官和法官「是一種威脅,也是人人自危,他們要重新思考究竟現在做的是否值得,是否值得冒這個風險去為此效力。」 
 
美國博弈的,一來是「營救」執行其反港反華行動的「信眾」,除了影響即將開審的個別國安案件結果外,按美方分析人士指,還是設立「各國救生艇」,便利清除日後採取行動的法理障礙;進一步是以制裁方式,「實際否定香港法院判決的合法性和認受性」,破壞香港的法治和國際地位。 
 
不過,這正正符合了《香港國安法》第55條所列舉的條件,由中央駐港國安公署辦理案件,而非由特區司法機關辦理。按一般人的說法,由內地辦案會比香港「更辣」。中央當年制訂《香港國安法》,預留了國家直接介入的安排。 
 
以美國「信眾」的國土安全、經濟利益和人命財產進行大國博弈,換取永續霸權,近年見過烏克蘭和澤連斯基、西歐各國,以至香港和其忠實信徒都成為祭壇上的犧牲品,這是世人的新認識。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