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中學教育細小而關鍵的改變

今屆中學文憑考試已到尾聲,今天考完「資訊及通訊科技」之後,再過一周就基本完結。曾經備受爭議的「通識教育」科,也到期劃上句號。 
 
在2019年以前,通識教育科給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新高中學制讓大專院校參與中學教育,例如提供「高中應用學習(ApL)」和「其他學習經歷」活動等。港專還參加了民青局的資助項目,服務多所中學的「生涯規劃」。但筆者與個別「權威」通識教育教師組織討論時,回應是你不懂通識教育,免問。通識教育科,似乎是其禁臠。 
 
通識教育最初在1994年的高級補充程度考試中以選修科引入,到2009學年,在新學制的中四級開始成為核心科。通識科強調「多角度分析」、「批判性思考」,要學生探討事件的問題、困難和矛盾,欠缺正面價值觀和建設性思維,有教這科的老師形容說:「通識科是看病不醫病。」 
 
2019年社會動亂,大批年輕人被推上街頭,通識教育科就變成香港教育問題的焦點,該科推行以來的各種問題陸續被擺上枱面。前特首董建華在立法會受暴力衝擊破壞後感到心痛,承認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導致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分析認為,教材和試題把關疏漏,一些重要崗位由不當人選充任,是通識科病徵所在。陸續揭出混帳教材,混帳考題,混帳作者,混帳教師,還有混帳把關人,一切,都為2020年微調為「公民與社會教育」科所改變。最重要的轉變,其實在於「公民科不僅看病,還會討論如何治療,以達到藥到病除」,正如一位通識科兼公民科主任所說。事關模糊甚至顛倒價值觀,灌輸負面消極思想,是通識科的最大為害。 
 
由2009年到2021年,總共有12屆高中生,超過60萬人受過通識教育,還有由1994年開始選修科的學生。筆者相信不會全部都變成價值觀模糊和負面思維的人,但已經「學壞」了的呢?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