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香港新一代長什麼模樣 社會需共識 

新學年至今不足兩個月,多所中小學教育學生的做法被放上了眾議焦點。向家長下跪敬茶、男生剪短髮,以至最新的不容缺席周會升旗禮等事件,校方都被人非議,甚至面對司法壓力。 
 
筆者相信這只是個開始,個別事件的發展仍有相當多不確定性。這也許反映了香港多元化和西化社會的特色。教育界朋友曾經慨嘆,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挑戰,是社會上人人都認為自己懂教育,每人對教育都有一套個人見解,不少人會習慣性地非議不合自己眼緣的做法。 
 
如果把觀察視角拉闊一點看這兩個月香港中小學的處境,各校還面對已經開始的縮班殺校合併潮,學生走向成為學校存亡的關鍵。公眾議論一旦影響家長對學校的觀感,其威力就超越了言語的範疇,直接威脅學校的生存了。而採用什麼做法教育學生,只能因人因事因環境而定,沒有一套永遠或唯一正確的方法,所以,對教育的爭議在香港難以避免,加上社會分歧和撕裂,爭議會更對立和尖鋭。教育工作者要不跟風不隨俗,不畏閒言閒語,堅守理念和原則並不容易。 
 
香港在國家的位置和角色並沒有因為國家的強大而削弱,恰恰相反,中央期望香港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在以中國式的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香港也有破解深層次矛盾,釋放活力,增強動能,突破自己,重新飛躍的重大目標需要實現,人才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我們對教育學生的不同方法有爭議的時候,不能忘記教育的初心,不要轉移了「培育出什麼樣的新一代」的視線。「青年強,則國家強。」現在的中小學生,他們長大後能成為香港的建設者和管理者,足以承擔國家和社會交予的任務嗎?習總書記剛提出,要做青年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培育他們成為「懷抱理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香港在養成這樣的青年嗎? 
 
多元化的香港,更需要在培育什麼樣的下一代上達成共識,這樣才有堅實基礎向前衝刺。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