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資」識

關於港專 > 資料庫 > 高教「資」識

香港的社會工作者、輔導師與心理學家提供的輔導服務


在香港,社會工作者、輔導師和心理學家是三種重要的專業,各自在促進個人和社區的心理健康與福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並提供著輔導服務。儘管這些職業在專業訓練、工作範疇和方法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它們也有許多共同點,並且在實踐中經常進行合作。理解這些區別和共通點不僅有助於專業人士之間的協作,也能幫助服務對象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支援服務。 

社會工作者主要致力於協助個人、家庭和社區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他們的工作範疇廣泛,包括但不限於處理家庭問題、經濟困難、兒童保護和老年人服務。社會工作者通常在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NGO)、學校和社區中心工作。他們的服務強調資源連結和社會支持,並且需要進行家訪和社區調查,服務也涉及倡導、社區組織和政策發展,特別是服務和輔助弱勢群體。社會工作者善於通過個案、小組及社區工作模式連接服務對象與社會資源,提供輔導及成長性活動,解決系統性問題,並強調社會公義和人權。

輔導師或稱心理輔導師專注於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輔導,幫助個人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他們的工作包括個人輔導、婚姻輔導和職業輔導等。輔導師通常在學校、輔導中心和企業內部工作。他們的服務強調傾聽和同理心,並使用各種輔導技巧來幫助服務對象探索和解決問題。輔導師主要專注於個人或團體的心理健康,幫助服務對象解決情感困難和促進個人成長,通常使用各種輔導技術,以認知及人本的方法,以支持服務對象的心理福祉。

心理學家則專注於研究和治療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的工作包括心理評估、診斷和治療各類心理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PTSD)。心理學家通常在醫院、教育或社會服務機構工作。他們的服務強調科學方法和證據基礎,並使用各種以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技術。心理學家專注於研究和理解人類行為及心理過程,通常進行心理評估和診斷,及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

以下將詳細探討這三個專業的培訓特點、介入方法、角色及協作模式:

1.      專業培訓及認證

香港任職的社工必需要接受由社會工作者註冊局認可的社會工作學訓練(如高級文憑、學士或碩士)及根據《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註冊,才能任職及自稱為社會工作者或社工。訓練內容包括社會政策及行政、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工作的多元介入手法,包括個案工作和社會系統及資源評估,以及最少700小時的實習經驗。 

現時輔導師或輔導工作在香港並未有法例規管,只有專業學會的自願性認證,換句話說,任何人也可以自稱從事輔導工作,甚至有人以為見輔導就等同見社工。其實專業的輔導訓練,通常修讀輔導學、輔導心理學或相關領域的學士或碩士學位,並接受輔導技術的專門培訓,訓練內容包括基本心理學、人類行為與發展、輔導理論及輔導技巧訓練,以及最少450小時提供直接輔導的經驗。

心理學家的情況,在香港也未有法例規管,只有專業學會的認證及職業要求,而臨床心理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已經有半法定的政府註冊安排,在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下獲認證。心理學家的就業狀況較好的一點是部份心理學家職位受到政府的直接資助,服務有較完整的轉介機制,服務內容也清楚。要註冊為心理學家必需取得心理學本科學位或銜接學位,並接受專業的臨床及學術訓練,通常是碩士或博士資歷,例如教育心理學。訓練內容包括全面的心理學基礎、人類行為和發展、心理評估與介入,以及最少1000小時實踐經驗。

2.    主要的介入方法與角色 

社會工作者、輔導師和心理學家各自發揮著獨特的角色和介入手法,協同合作以支持服務對象的整體福祉。以下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展示這三個專業如何在同一環境中發揮作用。

假設在學校輔導的情境中,一名學生小明遭遇學業壓力和人際關係困難,這影響了他的情緒和學習表現。這時,學校內的社會工作者、輔導師和心理學家將按各專業特點,提供不同層面的支持和介入。 

社會工作者會較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與家長進行會談,評估家庭動態對小明的影響,並協助家庭獲取必要的社會資源,例如經濟援助或社區支持服務。社會工作者還可能組織小組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小明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輔導,但較關注解決系統性問題和連接社區資源。採取較整體的方法,考慮影響服務對象的環境和社會因素,也會提供學習策略和時間管理技巧。他們較多使用的理論與手法包括: 

輔導師會較專注於小明的個人情感和心理問題,工作通常更集中於個人心理健康和情感福祉。他們會與小明進行個別輔導,使用認知行為介入法(CBT)或人本輔導等手法,幫助小明識別思維模式,並學習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小明更好地應對學業壓力,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應對策略並增強自信心。他們較多使用的理論與手法包括: 

心理學家則較常會進行心理評估,以確定小明是否有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或有特殊學習需要,如焦慮、抑鬱或特定學習障礙。他們會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提供專業的心理治療和研究,並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輔導計劃,幫助小明處理情緒問題和改善心理健康。心理學家還可以與輔導師和社會工作者合作,確保小明在各個方面都獲得支持,在學校環境中取得成功。他們較多使用的理論與手法包括: 

通過這樣的協作,小明能夠在情感、社會和學業上獲得全面的支持。社會工作者、輔導師和心理學家各自的介入手法和角色相輔相成,形成一個綜合的支持系統,最終促進小明的整體福祉。這個例子清晰地展示了三個專業在學校輔導中的獨特貢獻和協作的重要性。而現實上,基於服務對象的需要及資源的考慮,個案有可能由社會工作者或輔導師單獨處理,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3.  共同點與協作模式 

所有三個專業的共同點在於他們致力於改善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並提供必要的支援和幫助。他們可能會使用相似的治療技術,如認知行為介入法(CBT)和小組治療,並在某些情況下進行跨專業合作。此外,三者都強調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治療,注重建立信任和支持的關係。 
在協作模式方面,社會工作者、輔導師和心理學家可以共同合作,為服務對象提供綜合支援。例如,社會工作者可以幫助獲取社會資源,而心理學家則提供專業的心理評估和治療。當社會工作者或輔導師識別到服務對象需要更專業的評估或治療時,會將其轉介給心理學家,反之亦然。在某些機構,如醫院或社區中心,這三種專業人員可能組成跨專業團隊,共同制定個案計劃,確保服務對象獲得全面的支援。 

結論 

總括而言,雖然社會工作者、輔導師和心理學家都提供有價值的支援並可以提供輔導服務,但他們的方法、途徑和整體關注點有顯著不同。社會工作者通常解決更廣泛的社會問題或系統間的問題,並在社區環境中工作;輔導師則更關注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個人成長;心理學家則專注於評估、診斷和心理治療。理解這些區別和共同點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專業人士,並促進有效的跨專業協作。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長 
港專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 
崔日雄教授 

香港專社會工作相關課程:  
社會工作(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一年級)  
社會工作(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高年級)  
社會工作高級文憑 (全日制)
社會工作高級文憑 (兼讀制)
應用教育文憑 [社會服務]
應用教育文憑 [公務員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