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漫话熊猫经济与熊猫经济学 

最近两周香港的社会气氛一下子开朗起来。股市连番上涨,日交易额屡创佳绩;国庆假期访港内地旅客突破百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5%,远超预期;中央新送赠的一对国宝大熊猫抵港,早前在港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日渐长大等,喜事连连。 
 
在特区政府的推动下,加上海洋公园借新生大熊猫营造网上热话,虽然不似得毛孩和喵星人那样可自家拥有,但“家姐”和“细佬”已经进占多个年龄层的萌宠名单。国庆节日的相关文创活动:烟花汇演、无人机表演、酒会点心、活动纪念品⋯⋯都缺不了大熊猫的身影。 
 
熊猫成为流量密码,是香港、内地,也是世界的普遍现象。香港暂时只增加了网上话题的流量,但在内地却是实在的经济效益。去年五一黄金周,成都网红大熊猫花花替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带来26.4万游客,是同期全国旅游热门景点亚军,连日本电视台也被吸引来报导它。基地去年全年门票收益达1.3亿元人民币,今年春节门票继续热收,有1,911万。 
 
大熊猫带动经济收益举世皆是,而且在外国,大熊猫更加难见,更往往是当地旅游业的巨大吸客元素。日本新生大熊猫香香,当地经济专家估计光它独自就可带来14亿港币的经济效益,而韩国新生大熊猫福宝,也带挈其所在的爱宝乐园的YouTube帐号成为了韩国休闲旅游业首个订阅人数破百万的社交帐号,乐园2023年营业额高达2亿美元。法国博瓦纳野生动物园得到了一对大熊猫后,年游客量由原来的60万一路增加到200万人次。 
 
专家认为经济收益有三重,首先是直接效应,包括门票、餐饮和周边商品等销售收益;其次是波及效应,即直接效应所带动的经济效应,例如餐饮所带动的蔬菜和肉类销售;第三是诱发效应,即经营者和员工收益增加后,他们新增的消费。 
 
香港要搞熊猫经济,看来也得研究一下各地的熊猫经济学。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