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漫話熊貓經濟與熊貓經濟學 

最近兩周香港的社會氣氛一下子開朗起來。股市連番上漲,日交易額屢創佳績;國慶假期訪港內地旅客突破百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5%,遠超預期;中央新送贈的一對國寶大熊貓抵港,早前在港出生的大熊貓雙胞胎日漸長大等,喜事連連。 
 
在特區政府的推動下,加上海洋公園借新生大熊貓營造網上熱話,雖然不似得毛孩和喵星人那樣可自家擁有,但「家姐」和「細佬」已經進佔多個年齡層的萌寵名單。國慶節日的相關文創活動:煙花匯演、無人機表演、酒會點心、活動紀念品⋯⋯都缺不了大熊貓的身影。 
 
熊貓成為流量密碼,是香港、內地,也是世界的普遍現象。香港暫時只增加了網上話題的流量,但在內地卻是實在的經濟效益。去年五一黃金周,成都網紅大熊貓花花替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帶來26.4萬遊客,是同期全國旅遊熱門景點亞軍,連日本電視台也被吸引來報導牠。基地去年全年門票收益達1.3億元人民幣,今年春節門票繼續熱收,有1,911萬。 
 
大熊貓帶動經濟收益舉世皆是,而且在外國,大熊貓更加難見,更往往是當地旅遊業的巨大吸客元素。日本新生大熊貓香香,當地經濟專家估計光牠獨自就可帶來14億港幣的經濟效益,而韓國新生大熊貓福寶,也帶挈其所在的愛寶樂園的YouTube帳號成為了韓國休閑旅遊業首個訂閱人數破百萬的社交帳號,樂園2023年營業額高達2億美元。法國博瓦納野生動物園得到了一對大熊貓後,年遊客量由原來的60萬一路增加到200萬人次。 
 
專家認為經濟收益有三重,首先是直接效應,包括門票、餐飲和周邊商品等銷售收益;其次是波及效應,即直接效應所帶動的經濟效應,例如餐飲所帶動的蔬菜和肉類銷售;第三是誘發效應,即經營者和員工收益增加後,他們新增的消費。 
 
香港要搞熊貓經濟,看來也得研究一下各地的熊貓經濟學。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