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專欄

關於港專 > 傳媒中心 > 新聞及專欄

卓言絮語:職專教育:「大而全」與「專精特新」

行政長官去年10月的《施政報告》提出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專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並且預留資金支援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實行聯動推廣,以提升職專教育在社會、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2月,教育局公布「應科大」的條件,其中包括要首先成為大學。而要成為一所私立大學,需滿足4項條件,包括:至少在三個範疇獲得學科範圍自行評審資格;在申請大學名銜前的連續兩學年學位課程學生人數最少達1500人;院校的管治管理、財政、學術環境、研究和質素保證等,通過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 
 
實話說,推動職專教育的施政目標,配以這些政策措施,直覺告訴我:有問題。對於傳統精英思維,筆者作為學位珍稀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是能夠理解的。有人曾主張,由本地名牌大學開辦應用學位課程,以提升其認受性,這種想法把傳統精英思維在發展職教的思路表達得特別清楚。 
 
這種思路的不合理性可從近年大學「神科」的變遷看到。例如曾一度吃香的Accounting,變為Global Business,說明名科名校是動態的,由現實世界中畢業生的薪金地位所造就。要改變職專教育在世俗社會的認受性,需在畢業生薪金地位上下功夫。理論些說,社會要建立相應的產業鏈、生態鏈和人才鏈,職專教育才能搭通向上流動階梯。 
 
香港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以配合引進重點大型企業,完善三鏈。大量中小企成為「專精特新」企業,能為職專畢業生提供吸引的職位和發展空間。同樣地,職專院校以「專精特新」為本,配合現存的綜合性公立大學,形成多層多元人才供應鏈,為「行行出狀元」提供充分條件。 
 
曾兼任職業大學校長6年的習主席在2021年重申,高等教育「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聚焦特色,分類發展,應該是香港職專教育發展的方向。 
 
作者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及港專學院校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電郵: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