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政府数字,自各项优化输入人才入境安排实施后,2023年至本年6月底的一年半时间内,以各项输入人才计画抵港人数达12万人,与这批输入人才同时抵港的另外还有11万多受养人,总数达23万多人;而其中的高才和优才有74,000人,受养人达92,100多人,受养人抵港人数更超越人才本身人数。
政府统计中的“受养人”,包括这些人才的子女。这批适龄学童,为处于严冬的中小学带来一片生气,多所中小学今年收到的入学申请比往年大幅增加。圣士提反堂中学今年收到350个内地生申请,最后取录了25人;余振强纪念第二中学校长表示,受惠于输入人才计画,该校今年亦取录了14名内地生。
子女有机会接受香港教育,对高才优才有很大吸引力,笔者接触内地的高才,他们愿意来香港,其中重要考虑,是为子女在香港读书铺路。一个由在港优才设立的网站,向内地推介“为什么选择香港”的八项原因,排在最前的两项是“全家受益”和“子女教育”,就是子女可随同赴港及接受多元教育;一个新成立的高才协会,大半年9项会员活动中3项同子女教育相关。
不少抵港的高才优才,为子女无法在香港入读心仪的中小学感到困扰,“插班难”令他们难以安心在港落地生根。教育局数字上,本港中小学的学额足够吸纳输入人才的子女,惟本港学界不想高才子女只“塞爆”名校,而且认为“优待”高才会引发本地家长矛盾,但高才则认为,子女能入读好学校是他们来港的原因。
输入人才连带输入其子女,是香港人才政策转变的结果,亦整体有利香港长远发展。一项政策“求变”了,其他政策如何“识变”、“应变”以配合,是能否盘活一盘棋的关键。如果有些基本原则不能变,那么什么可以变呢?反正,一成不变肯定行不通。倒逼之下打开脑袋,之后就是海阔天空,生机处处。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