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增加中小学教师学校体系外流动机会 

早前出席了教联会主办的“优秀教师选举”颁奖礼,印象深刻。获奖者的学校校董、校长、同事,用私人时间出席支持,加上获奖者的亲友,不少还送上鲜花祝贺,气氛热烈。作为其中一个决赛评判,看到中小学同工不断为培育学生知识和品德而费尽心思,相当感动。不少获奖者在发表感言时,都提到奖项使他们更有动力。 
 
在现场,教育界朋友谈起适龄学童人口结构性下降的问题。这个问题会使教师因前途不明朗而影响士气和产生心理压力外,还会分薄教师不少精力,跟学校一道去“抢学生”。 
 
因应受“双非儿童”影响而出现的回升小波幅逐渐过去,教育局陆续推出各项措施,回应学童人口结构性下降的影响,笔者总结这些措施为在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在学校层面,教育局的措施在冻结和有序减少学校数目,例如冻结开新校,如果有新住宅区需要学校,就把学额过剩且硬件条件需改善的学校重置到新居民区;鼓励办学团体把属校合并,以及直接停办学校等,教育局作为办学团体的官立中小学,率先以身作则试行上述安排。 
 
减少学校数目,以及学校开班数目缩减,都会出现教师过剩,即“超额”的问题,这是学童人口结构性下降所引发问题中最敏感和棘手的一环。教育局一是以整体降低师生比例、增加学校行政人员名额这种逆周期措施来增加教师需求,减少“超额”,另外是鼓励学校内流转和跨校流转,用尽学校体系内的教师名额。 
 
根据其他行业面对转型的经验,笔者认为还可以增加教师在学校体系外的流转,例如转职至其他公司的行政或文职工作,特别是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政府有政策的话,这个庞大的公营体系有足够体量吸收超额教师,当然,关键前提是做好精准规划和转业培训,并在过渡期给予合适的支援,包括心理辅导等服务。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