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在这里感觉脉搏跳动 

拥有一张圆圆的脸和胖嘟嘟身形的他,是一位九十后的年轻科学家。三十多岁已成就不凡,当上昌平国家实验室的领衔科学家,是中国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得奖者,获英国《自然》杂志选为2022年十大人物。 
 
“他不理美国大学实验室的招手,决心回国发展事业。”昌平实验室主任一脸自豪和欣赏的神情,介绍团队中的猛将曹云龙。曹于2019年在哈佛大学念完博士后回国,“我们是‘国家队’,承担新发特发和重大传染病等科研任务。”曹说得很清楚,但十分平静。 
 
他找出了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及其他亚型的免疫应答特征和免疫逃逸机制,在2022年6月开发出病毒突变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当年10月和11月流行的BQ.1.1和XBB等变异株,在国际产生巨大影响,并据此研制了广谱中和抗体,单在12月北京疫情期间就救治了2000名长者。 
 
在昌平实验室还认识了一位八十后的领衔科学家吴晨,她曾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念博士后,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癌症病发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2020年全国癌症死亡300万人,占全球30%,2017年六大癌症治疗费用近2000亿元。 
 
她发现,癌症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高很多,而且能大大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但现有筛查方法有侵入性强、灵敏度低、价格昂贵等缺点,经她深入研究,找出以检测外周血游离DNA的方法,开发出常见癌症早期筛查试剂,只需抽一筒血,既易又准,而且费用可以大幅降到几百元。 
 
曹和吴只是昌平实验室数十名国际领衔科学家中的两位,而昌平又只是众多国家实验室之一,单在北京市就还有研究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中关村和怀柔两个国家实验室。而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并且要吸引、培养和聚集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在这里,我感觉到国家科技发展的脉搏。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