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我的垃圾回收经历 

笔者虽不是环保积极人士,但也十分拥护环保概念,以行动支持废物回收。一般到了周末,如果没有公务,把家中的回收垃圾送到“绿在区区”店铺,是其中一个“家庭节目”。由于店铺距住所有一段距离,事前要做好行程规划,第二站、第三站去什么地方和场合,穿戴和“装备”如何配合,以及送去回收的垃圾量和种类等;还有就是准备万一被拒收,带著这些垃圾如何继续馀下行程等。 
 
因为回收废物也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同是概念上的“塑胶”包装,原来是有分别的,譬如速递物品的包装胶袋,就不获回收。至于“纸”,也有不能回收的。而在“绿”店外的食环署垃圾桶和横巷,通常就是这些拒收垃圾的替代“归宿”。 
 
什么“塑胶”能够回收、如何回收,笔者的英国经历又长了知识。例如切片芝士的包装,底部较厚的胶盒可以放到家居回收垃圾箱,而封装盒面的胶膜film,则要给超市等大型回收点,市民就要自行另外储起,择日再送去。不过,包装上都印明这些资料,大众无须担心搞错,丢弃垃圾前花点时间看清楚说明便可以了。 
 
说起包装塑胶,英国对胶袋征费比香港晚了6年,2015年才开始,虽然最初只对大型零售商实施,但效果相当显著,胶袋用量减少超过95%;2021年提高征费及扩大至所有零售商,现在已绝少见到有人用一次性购物胶袋,反而笔者见过有女生捧著鸡蛋往家走的情景。 
 
大众的认知和自觉,是所有减废措施的基础。笔者居住的屋苑,垃圾槽外经常有家佣摆放的垃圾。环保署的良好作业指引说,大部分住宅楼宇的楼层垃圾槽都锁上只供清洁工使用,如果没有锁上的,物管公司则可考虑为住户代购或定期派发法定垃圾袋,或者在垃圾槽底放置大型指定垃圾袋来收集。如此的话,对笔者屋苑的住户和家佣,都是一个极大的守法意识测试。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