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中学教育细小而关键的改变

今届中学文凭考试已到尾声,今天考完“资讯及通讯科技”之后,再过一周就基本完结。曾经备受争议的“通识教育”科,也到期划上句号。 
 
在2019年以前,通识教育科给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新高中学制让大专院校参与中学教育,例如提供“高中应用学习(ApL)”和“其他学习经历”活动等。港专还参加了民青局的资助项目,服务多所中学的“生涯规划”。但笔者与个别“权威”通识教育教师组织讨论时,回应是你不懂通识教育,免问。通识教育科,似乎是其禁脔。 
 
通识教育最初在1994年的高级补充程度考试中以选修科引入,到2009学年,在新学制的中四级开始成为核心科。通识科强调“多角度分析”、“批判性思考”,要学生探讨事件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欠缺正面价值观和建设性思维,有教这科的老师形容说:“通识科是看病不医病。” 
 
2019年社会动乱,大批年轻人被推上街头,通识教育科就变成香港教育问题的焦点,该科推行以来的各种问题陆续被摆上台面。前特首董建华在立法会受暴力冲击破坏后感到心痛,承认任内推行的通识教育失败,导致年轻一代变得有问题。 
 
分析认为,教材和试题把关疏漏,一些重要岗位由不当人选充任,是通识科病征所在。陆续揭出混帐教材,混帐考题,混帐作者,混帐教师,还有混帐把关人,一切,都为2020年微调为“公民与社会教育”科所改变。最重要的转变,其实在于“公民科不仅看病,还会讨论如何治疗,以达到药到病除”,正如一位通识科兼公民科主任所说。事关模糊甚至颠倒价值观,灌输负面消极思想,是通识科的最大为害。 
 
由2009年到2021年,总共有12届高中生,超过60万人受过通识教育,还有由1994年开始选修科的学生。笔者相信不会全部都变成价值观模糊和负面思维的人,但已经“学坏”了的呢?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