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专栏

关于港专 > 传媒中心 > 新闻及专栏

卓言絮语:现代社会需要一点“静观”

最近跟论坛讲者做了一次静观呼吸练习。这种练习十分简单,笔者和不少人都懂,也做过无数次,不过这次重温的感受却十分不同。

讲者引述了“静观”的学术定义,我姑且简化为“专注当下、不作判断”。在经历过社会动乱,目前疫情严峻,人心虚怯、情绪绷紧的情况下,不时让自己有一刻抽离四周的纷扰,实在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近日网上流传一段中大新亚学生粗言辱骂大学保安的片段,令人觉得社会撕裂造成某些人情绪十分波动,随时会因小事而激化。讲者也引述了一个极端的个案,一位虎爸因女儿犯了抄功课的小错,意外地把深爱的十一岁女儿打死了,在医院急症室长跪不起。

港专近年在学年初都会对学生的精神健康进行评估,今年数据显示有约一成八的学生需要跟进,他们主要都是面对情绪及精神压力,或者学年初的学习适应问题。全港性的调查显示,香港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是精神健康的高危群组。二OO八年调查,一成六香港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近一成有抑郁征状;同年另一个调查显示有一成三教师有焦虑症状,远高于一般人口的百分之四;二O一八年一项对家长的调查,七成的母亲和四成二的父亲感到烦躁或发怒。

“专注当下”的最大敌人是“多工作业”(multi-tasking)。近年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环境都促使人“心多旁䳱”,以提升效率,这种行为习惯一直延伸到生活,入侵私人空间,每分每秒都在忙!我们习惯了乘车时看报纸,把弄手机,回复讯息和电邮;用餐时边进食边用手机办其他事。还记得我养成这个习惯的过程:在智能手机未普及的年代,我因容易“晕车浪”,不能在巴士上看书报,为了不浪费乘车时间,找到了听电台和录音的方法,到处搜寻合适的收音机和录音机⋯就这样一路走过来,现时还发展到在路途上修改和撰写文件。

近年全球流行对社会和政治问题采取极端取态,使精神健康受到更大威胁。也许推广静观修习,让人们抽身和冷静下来,再作选择,是适合社会大众的一味良方。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电邮:president@hkct.edu.hk